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,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“大思政课”,伟德BETVLCTOR1946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为主题,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,立足专业,面向实际,深入一线,用青春书写时代华彩篇章。

一、强化顶层设计,筑牢实践保障基石

学院将社会实践视为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,成立专项工作小组,科学规划、周密部署,确保活动有序、高效、安全进行。将“实践主题”与“学科特色”、“三下乡”与“返家乡”相结合,创新“三下乡”与“返家乡”模式,构建起项目化、全员化的社会实践体系。本年度,学院共398名本研学生组成27支实践团队,遍布全国多地,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,不仅在数量上实现突破,更在质量上赢得广泛认可,其中1支团队推荐申报国家级重点团队,3支团队入选全国专项团队,多支团队获苏州市博爱青春和校级立项资助。学院为14支院级重点团队共计130人购买保险,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坚实保障。

二、深耕实践沃土,培育特色育人品牌

学院坚持用“大思政课”铸魂育人,依托学科优势打造实践品牌。一是聚焦“思想引领”,通过“信仰的高光”“追光铸魂”等项目深挖红色资源,强化党史学习与理论宣讲,让信仰之光照亮青春之路;二是聚焦“社会服务”,通过“科学背包”“星空计划”等项目践行乡村振兴,让学生在科普教育和社会调研中增长才干;三是聚焦“科技创新”,通过“科创访企”“拾光启梦”等项目加强校企合作,激发学生创新潜能,促进知行合一。此外,20余名学生通过“创青春”平台报名返家乡社会实践,深入地方政务单位、相关企业以及基层社区等,参与基层治理,展现青年担当。

三、拓宽展示舞台,绽放青春实践风采

学院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展示与交流平台,以“惠寒”社区青春行动为引领,深化与苏州市平江街道相门社区、优康敬老院等地的合作,建立长效实践基地,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助力社会治理。同时,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,广泛宣传实践成果,多个品牌团队获中青校园、江苏教育报、团学苏刊、现代快报、引力播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,有效提升了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。
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知中国情。未来,学院团委将继续紧跟时代步伐,不断推进实践创新,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学习、在服务中成长、在创新中超越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。